科技倫理須兼顧

從古至今,隨着人類文明進步,訊息量快速增加。近年大數據讓我們對世界事物產生新的認知,當資訊達到一定規模,再配合現時發展出來的強大算力及機器學習,推算出來的邏輯及思想模型跟從前的不同。

世界充斥着海量的數據分析、神經網絡算法、自主化智能等科技產品,人類迫不得已須跟機器互動或博弈,倫理問題亦逐漸浮現。例如當知道自己的DNA排列會更容易患血癌,你會為此多買保險嗎?相反,如果保險公司知道後有權拒絕你嗎?

我再分享一個更典型的例子:2018年3月18日晚上大約10時,一名市民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被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撞倒,不幸身亡。雖然車上有駕駛員,但當時汽車完全由自動駕駛系統(人工智能)控制。跟其他同類事件一樣,這宗交通意外引發了一系列的道德和責任問題,包括開發該系統的公司在防止該系統出問題方面有怎樣的責任?坐在駕駛位置上的「司機」有責任嗎?自動駕駛的安全測試足夠嗎?現今的道路設計已經足夠應付自動駕駛嗎?更有人提出,如果在發生意外一剎那,自動駕駛系統要做決定,在駕駛員與橫過馬路的受害者之間選擇把傷害減至最低,抉擇權應該在誰手上呢?

在發展與倫理之間,一下子好像難以找到最好的答案,無獨有偶,我知道國內很多有心人一直為科技安全落地而努力。

北京大學出版社最近發行的新書來得合時,暫名為《人工智能時代不能不說的事》,一班有志者為科技倫理這個空白題,填入更多國內外相關的案例,當中包括:

一、數據黑色產業如何猖獗及打擊普羅大眾的正常生活。

二、牽涉到百度的中國cookie隱私第一案,二次審例引起爭議。

三、2014年,歐洲法院最終確認用戶的「被遺忘權」而有責任刪除相關個人資料。

這些內容可以讓大家對未來的科技有更深的認知,在下有幸作為大數據圈的數據先行者之一,為這本新書作序是我的榮幸及為社會作少許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