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騰訊(00700)宣布了成立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整合了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LBS等行業解決方案。
這意味着什麼?在一次的採訪中,CSIG的老大這樣解讀:「騰訊高層過去這幾個月一直在思考未來騰訊的重點會在什麼地方,過去兩三年包括Pony(馬化騰)出席TOB(企業客戶)和TOG(政務客戶)的活動次數要比以前多很多。我們本身也跑了很長時間的TOB和TOG的業務,但原來更低調一些,現在要把原來做的事情浮到水面上,更強力地去推動。」
無獨有偶,阿里上周宣布阿里雲升級,集團首席技術官將會兼任阿里雲智慧事業群總裁,加強技術投入和建設,進入向外輸出多年的技術積累。兩大巨頭的戰略部署不約而同都是指向一個新方向──產業互聯網。在人口紅利接近尾聲時,難道大家都這麼看好這個新的增長方向?
騰訊阿里率先變革
產業互聯網是從消費互聯網引伸出來的概念,是指傳統產業借力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及網絡優勢,提升內部效率和對外服務能力,實現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
這裏面其實涉及兩個適應周期:
一、傳統企業的管理制度如何有效借力新技術;
二、積累了10年以上互聯網技術能力的公司,如何幫助傳統企業及公共機構作業務變革。
在我看來,騰訊及阿里的兩個組織變動,其實都暗示他們試圖尋找答案,而他們在過程中也意識到,尋找解決方案比想像中困難。具體來說,行業解決方案沒想像中容易,而且都是提供人力資源的買賣,又難以複製及規模化。在理想的情況下,大家希望建立一整套能定制化的平台產品,一勞永逸。可是,隔行如隔山,最終的結果總是閉門造車的多。我認為,過去兩年騰訊和阿里在這方面都吃過不少苦頭,可能還未完結。
好了,說了這麼多「坐着說話不腰疼」的風涼話,其實筆者想表達的是「企業應用」的曙光終於來了。對於擁有科技與產業經驗能力的創業團隊,這是留給他們的最佳機會,靠互聯網流量出身的大咖們,這次可能遇上強硬的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