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數據優化管理

最近《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展示了上海要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決心。細看這份綱要的內容,有很多地方值得香港借鑑。當然作為從事科技投資的筆者,關注到整份綱要都圍繞着數字化及民生為規劃重點,綱要中這段話特別引起筆者注意:「依託超大城市海量數據、市場規模和應用場景優勢,以數字技術創新帶動科技變革、產業變革和城市治理方式變革,實現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

如果從商業戰略的角度去思考以上這段話,可以演繹為如何能夠運用海量數據、配合市場及應用優勢,以數字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來優化管理及帶領業務變革。關鍵是要從局部到全方位的轉型過程中,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 積累並可重複使用共享的數據資源;
  2. 全體上下一心,重塑適合數字化後的組織架構。話說回來,綱要還有一些內容比較罕見,當中提出2025年的城市發展和建設目標及其可量化的指標。筆者列舉部分出來:
  3. 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5%);
  4. 全員勞動生產率(36萬元/人);
  5. 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提升(20%);
  6. 金融市場交易總額(2800萬億元);
  7. 在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1000家);
  8.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比例(4.5%);
  9.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30件);
  10. 數字經濟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60%);
  11. 城鎮調查失業率(<5.5%);
  12. 主要勞動年齡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45%);
  13.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5%);
  14. 森林覆蓋率(19.5%)。

從指標上就看得出上海未來五年的定位,在加速發展之餘,又要平衡可持續性發展。除了可量化的特點外,大家或許會注意到文中描述了很多「無中生有」的概念,突破了舊有的框架。

普遍在國內會有幾種常見的說法,例如:試驗區、示範區和自貿區等,但不管是怎樣的稱號,其實都是突顯一種灰度管理的方式。深圳特區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成功案例,後來的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相信都是同出一轍。當然灰度管理不代表可以任意妄為,相反更需要配合精密的數據跟蹤及監管。

車品覺_紅杉資本中國專家合夥人、阿里巴巴商學院特聘教授暨學術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