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香港5個月後,師父終於致電給我,問道最近在做些什麼?可能是怕我就此提早退休吧!「老人家」很關心科技會否被濫用,希望我能寫一些文章,提醒科技應該更能造福人類,這比賺錢更重要。這絕非危言聳聽,美國一份由政府、科研、諮詢機構通過對700項科技趨勢的綜合比對分析報告中,提出了未來30年的科技發展趨勢,當中有兩則令人感到亦喜亦憂的方向:
一、國際期刊《細胞》(Cell)發表了一項黑科技成果,美國貝勒醫學院Daniel Yoshor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動態電流電極刺激大腦皮層,成功在測試者腦海中呈現指定的圖像。這種可以使盲人恢復部分視力的科技,被稱為「仿生眼」,是一種把圖像訊息進行人工處理與編碼,通過插入的微電極陣列,刺激視覺神經系統,使盲人恢復部分視力的人造器官。另外,被喻為現代鋼鐵俠的馬斯克(Elon Musk)早就為此部署了神經科學公司Neuralink,其目標是整合人腦及計算機,以創造新的智慧產生方式。Neuralink進行了19項動物實驗,成功地讓猴子用大腦控制電腦。儘管以上的技術成功,人類增強科技(Human Enhancement Technologies)會否為貧富懸殊帶來更大的挑戰,成為富人變得更優越的工具。
二、隨着人類對遺傳學認知加深,我們已經通過搭建新的DNA來實現人類「改造」,踏入生物科技的新時代時,生命會否成像電腦代碼一樣,可根據需要編改其功能。早在幾千年前農業便以緩慢的方式(育種和雜交)進行改造,僅是試錯的過程有點慢。最近有一間「植物肉」實驗室,利用大豆作原料,輔以基因工程技術,讓植物製品的口感變得「有血有肉」而大賣。研究團隊指出,原來人們對肉的追求,跟食物中的血紅素有很大關係,而大豆植物的根瘤部分,有一種叫血紅蛋白的物質,只要從大豆根瘤部位中提取DNA,並通過基因編輯方式把有效片段注入酵母中;經基因編輯後的酵母通過發酵,產生大量的血紅素。這是個一石二鳥的方法,「植物肉」有了血紅素,味道變得「有血有肉」,提取血紅素又不需要大量種植大豆。
看完上面的兩則例子後,你有什麼感覺?會不會慨嘆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讓人安心不起來,還是覺得人生充滿希望?作為科技圈的一分子,我認為科技倫理的研究刻不容緩。
車品覺_紅杉資本中國專家合夥人、阿里巴巴商學院特聘教授暨學術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