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主題雙周報(2022.09.8)

雙周報内容重点導讀:

上海臨港新片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特殊地位」特在哪裡?上海的專家認為,臨港新片區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其「特」。我覺得香港特區也理應如此。在上海地鐵見到「加入臨港提早入滬」的廣告牌,代言人都不是炙手可熱的甚麽大人物,反而是一位腳踏實地的專業人才,由此可見創新是一件很貼地的事情。據人民網報導3年來,臨港新片區新註冊企業超過6.3萬家,日均新辦企業約90家(詳见1.1)。另外在短短兩年多,臨港的國際數據港也在積極建設中,並開始探索面向國際新規則的跨境流動制度創新,廣招產業中的企業參与其中,其實國際數據流通的便捷方案是大型城市包括北、上、廣、深的必備要素,僅是各自利用自身優勢去達成而已。

重点是數據流通是雙方面的協定,上周商務部就《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 簡稱DEPA)成員國的決定,成立中國加入工作組。發言人表示中國申請加入DEPA並積極推動加入進程,充分體現了中國與高標準國際數字規則相容對接,拓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積極意願,是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要行動。這個消息進一步證實了國際間數據有序流通的必要性。

DEPA由新加坡、智利和新西蘭三國於2020年6月線上簽署,旨在加強三國之間的數字貿易合作,並建立相關規範,包括16個模塊,以電子商務便利化、數據轉移自由化、個人信息安全化為主要內容,並就加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合作進行了規定。大家可能會覺得三國的經濟實力有限,但隨着中國及韓國加入後,這意味對DEPA的未來增添很多可能性了。同時DEPA是一個開放性協定,對能夠達到其標準的世貿組織(WTO)成員開放加入。換言之,該協定的成員可能會陸續增加。

各位可能沒想到類似協定的重要性,試想在數字經濟為主導的現今商業社會,如缺乏了一套更前瞻性的數字貿易合作規範,對於國際化的數字產品(或服務)開發及營運會帶來諸多不便。當然數據跨境流通僅是其中之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已,還有很多內容有待協商。

車品覺

大灣區國際資訊科技協會副會長,數字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總監

目錄

一、政策動態

1、上海臨港加快擴大開放

2、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加入DEPA有利於推動數字貿易領域擴大開放

3、為全球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4、企業CDO來了!廣東出臺企業首席數據官建設指南,需既懂數字技術又懂生產經營

二、行業動態

1、建設智慧城市,賦能經濟發展

2、資管行業數字化轉型關鍵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3、產業與治理|國外數據鄰避困境及對中國數據治理的啟示

三、技術應用

1、共同構成算力產業發展壯大的厚實根基

一、政策動態

1、標題:上海臨港加快擴大開放

來源:人民網  發佈時間:2022/08/19

地址: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819/c1004-32506138.html 

關鍵字:數字化轉型、數據跨境、上海臨港

撮要:

1.上海海關創造性搭建了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推動管理模式向數字化轉型,清楚企業物資流向,讓數據從“無形”到“有形”,化監管從“有形”到“無形”。

2.數據跨境流動試點已開始,正在推動國際數據港與數據交易所協同發展,探索數據交易“國際板”建設,試點推動海外數據在滬交易,打造“上海交易、全球交付”新模式。

「正文」

臨港,上海榕融新材料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上,一根根氧化鋁連續纖維不斷延伸,最長達4000多米。

“這種金屬纖維,可抗1500攝氏度以上高溫,廣泛用於航空航太、半導體、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目前只有少數國家的幾家公司可以生產。”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關克田說,“我們到臨港不到兩年,就生產出來了。今年10月,公司在臨港新建的8萬平方米新廠房投入使用,產能將進一步放大。”

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將迎來成立3周年。很多企業家說,“這三年,幹成了許多想幹的事”。

為什麼在臨港能幹成事?

襟江帶海的臨港,加快擴大開放,為國家“試製度、探新路、測壓力”,不斷探索,通過制度創新賦能科技創新,加快塑造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

截至目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的78項任務已完成90%,國家、上海市、臨港新片區累計出臺各類政策260余項,形成87個具有代表性和引領性的制度創新案例,其中36個為全國首創。

重塑海關監管作業流程,提升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能級

臨港的“特殊功能”特在哪裡?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王戰認為,臨港新片區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其“特”。敢闖、敢試、敢改,才能實現其“特”。

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是我國唯一的特殊綜合保稅區。上海海關圍繞高標準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要求,系統性重塑了海關監管作業流程,首創“一線徑予放行、二線單側申報、區內不設海關帳冊”的監管新體系。

“以往,貨物運到洋山港,必須先申報再入區,實施新的監管模式後,企業不用報關,徑予放行,貨物直接提入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這為相關企業,尤其是原材料和銷售兩頭在外的企業提供了便利。”上海海關自貿處處長萬駿說。今年上半年,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一線徑予放行的貨物批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倍。

上海海關又創造性搭建了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推動管理模式向數字化轉型,更清楚企業物資流向,讓數據從“無形”到“有形”,化監管從“有形”到“無形”。

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市場是衡量港口配套服務能力強弱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船舶停靠時間長短和洋山港衍生服務功能。利用臨港新片區“試驗田”地位和國家賦予的開放優勢,上海市商委等11個部門聯合推出了臨港新片區國際航行船舶液化天然氣(LNG)加注試點管理辦法。最終,洋山港成為全國首個、全球第三個可為國際航行船舶提供保稅LNG“船到船”加注的港口。

企業准入、稅收等創新政策落地,促進前沿產業集聚

臨港著力打造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民用航空四大核心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智慧新能源汽車兩大優勢產業,以及氫能、綠色再製造兩大未來產業,佈局並建立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前沿產業集群。3年間,幾大產業在全產業鏈集聚上取得明顯成果,其中,前沿科技產業累計簽約項目超過300個,涉及總投資超4200億元。這種速度的資源集聚,就得益於臨港一系列制度創新。

2019年1月動工建廠,當年投產,這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速度,也被稱為“臨港速度”。

臨港在全國率先開展強化競爭政策實施試點及商事制度改革。放鬆事前管制,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臨港率先實施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推動市場主體登記註冊由行政許可改為行政確認,由實質審查改為形式審查,以降低市場主體設立的制度性成本。

稅收優惠,是世界主要自貿區、自貿港的共同特徵。對標世界最先進的自貿港稅收制度,上海市有關部門全面梳理分析中國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幾個特殊經濟功能區城市的稅制安排,走訪傾聽臨港200多戶區內企業意見,最終形成臨港一攬子稅制改革框架報告,由國家稅務總局陸續發佈系列政策。

商湯科技將超算中心和智慧汽車板塊放在臨港,重要原因之一是稅收政策。“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會積極影響企業未來佈局,15%的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會增加人才吸引力。”商湯科技集團財務執行總監錢淺瑩說。

稅收政策成為臨港新片區加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引擎。3年來,臨港新片區新註冊企業超6.3萬家,日均新設企業約90家。2021年,國內人才引進同比增長216%。在深圳起步的新頓科技,擁有鋁合金的一體熱衝壓技術,公司總經理張添添進駐臨港,一年時間裡,公司很快由幾個人發展到50人,其中博士達到了10餘人。“這一年多,我們啟用了1萬平方米的廠房,並將啟動研發平臺的建設。臨港的政策,讓我們有信心吸引更多人才。”張添添說。

為企業提供諸多便利的,還有金融監管部門出臺的多個制度創新,包括跨境貿易投資外匯管理改革試點、跨境結算與投融資便利化等。

產業制度創新,加速重點領域突破

臨港新地標國際數據港是制度創新的結果。“經濟發展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數據。數據要流動,還要為我所用。”上海臨港新片區跨境數據科技公司總經理李晶說。

建立跨境的數據流程動平臺,需要突破諸多現有規則。為了建設國內大循環的數據要素市場樞紐、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數據跨境門戶載體,經過各方合力推進,推動和完善了相關數據立法,從制度上為數據平臺的建設鋪平了道路。

短短兩年多,國際數據港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臨港新片區國際數據港先導區加大先行先試和示範建設力度,國際化數字基礎設施加速完善,國際數據流程通平臺正加速搭建,並開始探索面向國際新規則的跨境流動制度創新。

李晶說,數據跨境流動試點已開始,正在推動國際數據港與數據交易所協同發展,探索數據交易“國際板”建設,試點推動海外數據在滬交易,打造“上海交易、全球交付”新模式。

滴水湖畔內側道路上,一輛輛深藍色小巴士很是醒目。這是試運營的商湯科技無人駕駛巴士。“臨港成為無人駕駛應用福地。”商湯科技科研人員感歎。為了讓這些車上路,臨港付出很多努力。

智慧新能源汽車是臨港重點產業,上海市人大出臺了一系列新規,為產業應用提供條件。臨港開放新片區243條、549公里自動駕駛測試道路,為智慧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實踐良田。

繼洋山港無人駕駛重卡上路之後,無人駕駛巴士、無人駕駛計程車也將在臨港投入運營。8月18日,臨港發佈滴水湖AI創新港計畫,力爭用3年時間,集聚AI人才2萬—3萬人,彙集企業500家,產業規模升至500億元,成為上海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新高地、國家人工智慧產業重要集聚地。

2、標題: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加入DEPA有利於推動數字貿易領域擴大開放

來源:第一財經  發佈時間:2022/08/22

地址:https://www.yicai.com/news/101513733.html  

關鍵字:數字經濟、數字貿易

撮要:

1. 2022818日,根據DEPA聯合委員會的決定,中國加入DEPA工作組正式成立,全面推進中國加入DEPA的談判。

2. 中國加入DEPA,有利於推動數字貿易領域擴大開放,與成員建立起規則相通、標準相容的一體化數字貿易市場,有利於擴展與各國在新興數字領域的互利合作,為企業帶來數字產業合作商機,促進各方數字經濟發展。中國積極推動加入進程,也將增強DEPA作為更廣泛國際數字經濟規則的影響力。

3. DEPA協定的主要模組包括商業和貿易便利化、數字產品及相關問題的處理、數據問題、更廣泛的信任環境、商業和消費者信任、數字身份、新興趨勢和技術、創新與數字經濟、中小企業合作、數字包容、例外(問題)、透明度和爭端解決機制等。

4. DEPA也屬於目前貿易談判中的最新形式,即數字經濟協定(DEA),與傳統的自貿協定(FTA)所不同的是,DEA多屬於諸邊協定,旨在制定國際框架以及標準化數字貿易規則,在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加強貿易合作和便利化,並創建可交互操作的系統以減少數字貿易的壁壘,在未來可能改變貿易關係的遊戲規則,特別是對於從事數字貿易和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而言。

「正文」

商務部網站8月22日消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成員國決定成立中國加入工作組有關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正在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

上述發言人表示,中國申請加入DEPA並積極推動加入進程,充分體現了中國與高標準國際數字規則相容對接,拓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積極意願,是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要行動。

“基於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優勢,中國的數字經濟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實現了彎道超車,具有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中國WTO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崔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打造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數字經濟應該成為重要的發力點。”

中國將全面做好加入DEPA的準備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2022818日,根據DEPA聯合委員會的決定,中國加入DEPA工作組正式成立,全面推進中國加入DEPA的談判。

上述發言人表示,成立加入工作組意味著我國全面推進加入DEPA的談判。工作組將由DEPA成員政府代表組成,智利擔任主席,在工作組框架下與中國開展磋商,推進中國加入進程。

2021年10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國集團(G20)羅馬峰會發表重要講話時宣佈,中國決定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11月1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代表中國向DEPA保存方新西蘭正式提出加入申請。

上述發言人介紹,自提出申請以來,中國與DEPA成員國智利、新西蘭、新加坡開展了各層級對話,包括利用不同場合在部級層面開展深入溝通交流;與DEPA成員國舉行兩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多次技術層磋商以及數字法律法規研討會,全面回答成員國提出的中國數字經濟管理相關問題。

DEPA成員國讚賞中方為加入DEPA所做的努力和展現出的誠意,積極評價中方推進數字經濟對外開放和互利合作的意願,經過認真評估,決定同意成立中國加入工作組。中方對DEPA成員國的決定表示歡迎。

上述發言人表示,中國加入DEPA,有利於推動數字貿易領域擴大開放,與成員建立起規則相通、標準相容的一體化數字貿易市場,有利於擴展與各國在新興數字領域的互利合作,為企業帶來數字產業合作商機,促進各方數字經濟發展。中國積極推動加入進程,也將增強DEPA作為更廣泛國際數字經濟規則的影響力。

下一步,中方將在加入工作組框架下,全面做好加入DEPA的準備,與DEPA成員開展實質性談判,持續推進加入進程。中方願與各國共同塑造開放、安全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共用數字經濟發展紅利,為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崔凡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數字經濟國際規則的不完善對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目前數字經濟相關的國際規則的構建還處於初試階段。”

崔凡對記者解釋道:“在這個階段,中國應該積極參與相關規則的構建。一方面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的有序開放和走出去,另一方面也提高在數字經濟規則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中國應該積極參與相關規則的構建

DEPA是一個開放性協定,這意味著該協定的成員可能會繼續增加。DEPA對能夠達到其標準的世貿組織(WTO)成員開放。比如,2021年10月,DEPA各方就同意開始與韓國就正式加入DEPA展開談判。

同時,DEPA協定也將促進國家間加強數字連接,並作為在WTO框架內制定數字貿易多邊規則的基礎。

在設定DEPA時,其目的為該協定將補充WTO關於電子商務的談判,並以亞太經合組織(APEC)、經合組織(OECD)和其他國際論壇正在進行的數字經濟工作為基礎。

具體而言,DEPA協定的主要模組包括商業和貿易便利化、數字產品及相關問題的處理、數據問題、更廣泛的信任環境、商業和消費者信任、數字身份、新興趨勢和技術、創新與數字經濟、中小企業合作、數字包容、例外(問題)、透明度和爭端解決機制等。

以貿易便利化為例,其中涵蓋了數字身份認證、無紙化貿易、電子發票和金融科技與電子支付等當下亟需在數字經濟中建立規則的領域。

同時DEPA也在數據跨境流動與創新、線上消費者保護以及人工智慧等領域做出不少規則探索。

DEPA也屬於目前貿易談判中的最新形式,即數字經濟協定(DEA),與傳統的自貿協定(FTA)所不同的是,DEA多屬於諸邊協定,旨在制定國際框架以及標準化數字貿易規則,在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加強貿易合作和便利化,並創建可交互操作的系統以減少數字貿易的壁壘,在未來可能改變貿易關係的遊戲規則,特別是對於從事數字貿易和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而言。

比如,DEA大部分支援支付系統的互通性,並促進接受非銀行參與者提供的電子支付解決方案,使企業能夠從採購、發票、支付電子簽名和數字支付的易用性和接受度提高中受益,從而加快支付速度並降低交易成本。還有利於各方更直接地參與條款的端到端起草和談判,從而促進貿易。

3、標題:為全球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來源:人民網  發佈時間:2022/08/22

地址: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0822/c1002-32507688.html  

關鍵字:數字經濟、《“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撮要:

1.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主要有三大亮點:

(1)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

(2)場景驅動數字業態不斷革新

(3)數字經濟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2. 中國在全球數字經濟治理規則制定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

(1)堅持共商、共建、共促

(2)堅持開放、共用、包容

(3)堅持多元、協同、公平

3.中國可以在三方面繼續貢獻力量,與相關國際機構進一步就全球數字經濟規則制定加強合作:

(1)強合作、促共贏

(2)強體系、促銜接

(3)強包容、促共用

「正文」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近日刊文稱,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數字經濟體,中國在包括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在內的眾多數字應用方面領先世界。

不少外媒注意到,中國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路透社稱,中國將通過大數據和6G等技術提高數字經濟在GDP中的份額,推動數字經濟轉型。

衣索比亞通訊社撰文稱,中國正成為世界數字經濟和產業的“發動機”,中國可以與非洲開展合作,説明非洲建設數字經濟,實現合作共贏。

近10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始終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2012年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主要有三大亮點:

一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路基礎設施。截至2021年底,中國5G用戶數達到3.55億戶,千兆使用者規模達3456萬戶,包括脫貧村在內的所有行政村通寬頻率達100%。

二是場景驅動數字業態不斷革新。中國進一步通過數字技術創新與場景創新雙輪驅動,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充足算力基礎設施、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堅持創新引領、企業主導、數實融合和協同治理,不斷推動新業態、新模式的湧現。

三是數字經濟治理體系不斷完善。中國數字經濟基礎規則和數字治理體系加速建設和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建設從早期的被動應對治理轉向體系設計、制度引領的全方位生態治理轉型。

隨著數字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合作與治理成為諸多國際組織、國際機制和國際論壇的重要議題,在大國協調和共同認知塑造方面取得一些戰略共識和行動進展。然而,隨著議題的深入,不同國家間利益訴求和合作立場不統一,更深層次的數字經濟治理合作進展緩慢。總體看,存在全球合作短缺化、機制規則碎片化等多方面問題。

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和治理問題。中國在全球數字經濟治理規則制定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促。早在2016年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時,中國就首次將“數字經濟”列為G20杭州峰會的一項重要議題,牽頭制定和發佈了全球首個由多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數字經濟政策檔《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將數字經濟國際標準的開發使用作為重要內容。2012年起,中國和東盟10國等15方聯合發起《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並積極推動RCEP在2020年簽署。RCEP前瞻性地納入跨境傳輸數據規則,為全球數字經濟治理機制做了積極貢獻。

二是堅持開放、共用、包容。在發展自身數字經濟的過程中,中國持續完善國內法律法規、政策規範,積極對接融入全球數字技術治理框架,倡議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在國內和國際縮小“數字鴻溝”,推動全球數字治理朝著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方向健康發展。7月底,北京理工大學組織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名學者、專家和從業者,共同撰寫發佈了《數字經濟生態全球治理北京宣言》,助力北京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進程。

三是堅持多元、協同、公平。中國積極探索推進“統籌發展與安全、國際國內協同、包容普惠”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有助於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差異化發展模式,在“和而不同”中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圍繞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強調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密切觀察、主動作為,主動參與國際組織數字經濟議題談判,開展雙多邊數字治理合作,維護和完善多邊數字經濟治理機制,及時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這為中國進一步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數字經濟治理指明了方向。

面對當前數字經濟全球治理的缺位元和規則碎片化,中國作為數字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量,既要繼續維護聯合國等多邊機構和機制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與各國及國際組織一起推動新平臺、新規則、新合作的建立。未來,中國可以在三方面繼續貢獻力量,與相關國際機構進一步就全球數字經濟規則制定加強合作:

  一是強合作、促共贏。數字經濟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新支點,各個國家和地區應協力合作,中國宣導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在國際規則制定過程中加強共商、共建、共促,最終實現共贏。

二是強體系、促銜接。以元宇宙、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新一代資訊技術推動了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對數字經濟規則制定提出了新要求。規則的制定應充分考慮不同國家、行業、文化、制度的特點,加強體系性、銜接性。

三是強包容、促共用。多元文化、多種制度應該成為共謀數字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智慧源泉。數字經濟規則制定應著力彌合發展鴻溝,體現對不同文化、制度、發展階段的包容性,使人類社會共用數字經濟發展的紅利。

4、標題:企業CDO來了!廣東出臺企業首席數據官建設指南,需既懂數字技術又懂生產經營

來源:21經濟網  發佈時間:2022/08/27

地址:

http://www.21jingji.com/article/20220827/herald/80a473897952a0f15edd769e9182efba.html 

關鍵字企業CDO、首席數據官、數據要素、數字化

撮要:

1. 824月,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正式印發《廣東省企業首席數據官建設指南》(下稱《建設指南》),廣東將鼓勵數字化基礎較好、擁有較大規模數據資源、數據產品和服務能力較突出的各行業企業設立企業首席數據官

2.從具體崗位要求來看,企業CDO要具有數據資產管理領導能力、數據規劃和執行能力、數據價值行業洞察能力、數據資產運營和增值能力、數據基礎平臺自研建設能力等多種能力。

3.《建設指南》還針對企業CDO提出了六項崗位職責:

(1)數據治理

(2)數據增富

(3)數字增值

(4)數據安全

(5)數據人才

(6)數據文化

4.根據《建設指南》規劃,企業CDO應設置在企業決策層,是企業對數據資產的使用管理和安全全面負責的高層管理人員,由企業自主聘任並授權其開展工作,參照副職負責人的選聘任用程式設置CDO,直接向企業負責人彙報。

5.根據《建設指南》,企業主導、政府推動、價值優先、多方協同是廣東省企業首席數據官建設的基本原則。

「正文」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獲悉,為建設數據管理高端人才隊伍,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價值,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824月,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正式印發《廣東省企業首席數據官建設指南》(下稱《建設指南》)。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的重要力量。2021年,工業和資訊化部出臺《“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作出了“推廣首席數據官,強化數據驅動的戰略導向”的工作部署。

作為數據大省,廣東數據資源富集、產業基礎雄厚、融合應用場景豐富,理應在推廣首席數據官上先行探索。廣東今年也明確提出,要“出臺企業首席數據官建設指南”。

根據《建設指南》,廣東將鼓勵數字化基礎較好、擁有較大規模數據資源、數據產品和服務能力較突出的各行業企業設立企業首席數據官,按照企業主導、政府推動、價值優先、多方協同的原則,在全省建立企業CDO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廣東路徑。

為數字化而生的新型管理者

所謂企業首席數據官(Chief Data Officer,簡稱“CDO”)是源於數字化轉型而產生的新型管理者,是有效管理和運用企業數據資源、充分挖掘數據價值、驅動業務創新和轉型變革的企業負責人。

專家分析認為,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企業設立CDO,有利於加強數據管理,推進數據資產化和數據驅動決策,有利於完善數據標準制度,推動數據價值深度挖掘和應用,有利於推進數據資源市場化配置,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體制機制。

因此,這也意味著企業CDO需具備寬廣視野和戰略眼光,要熟悉企業的各項業務流程,具有業務數據價值洞察力,要能夠及時掌握各類數字化技術發展動態,能夠圍繞企業資訊系統產生的大規模數據資源進行數字化運營,通過數據支撐引領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內外部客戶的滿意度和應用體驗,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創新增長。

從具體崗位要求來看,企業CDO要具有數據資產管理領導能力、數據規劃和執行能力、數據價值行業洞察能力、數據資產運營和增值能力、數據基礎平臺自研建設能力等多種能力。

比如,企業CDO首先要精通數據收集、管理、分析等方面的業務理論和技術,具備對數據資產管理運用工作進行全域戰略規劃和佈局、配置企業內外部數據資源、制定發展目標和工作計畫的戰略思維與規劃執行能力。

圍繞數據資產運營和增值,企業CDO要具備管理和推動大規模、跨職能、多層級的專案管理整合能力,帶領和指揮團隊成員圍繞數據戰略規劃開展工作,充分挖掘企業內部數據資源優勢,整合外部數據資源,提供具有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數據,熟悉數據交易情況,以數據賦能推動企業生產經營和投資決策創新發展。

此外,企業CDO還要能夠帶領團隊完成數據存儲監控、數據處理任務調度、數據指標監控等關鍵大數據基礎平臺能力建設,能有效避開海外開源大數據平臺框架技術遮罩、卡脖子,為數據增值和數據價值洞察提供良好的基礎保證。

根據《建設指南》規劃,企業CDO應設置在企業決策層,是企業對數據資產的使用管理和安全全面負責的高層管理人員,由企業自主聘任並授權其開展工作,參照副職負責人的選聘任用程式設置CDO,直接向企業負責人彙報。

同時,企業應當對照CDO的職責要求,為CDO提供組織機構、崗位職務、人員編制、資金保障等各種必要條件。企業應當以制度形式賦予CDO對企業重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

《建設指南》還提出,以企業CDO設置為基礎,鼓勵大型企業以業務驅動設立數據資產管理委員會和數據資產管理部門。

需既懂數字技術又懂生產經營

《建設指南》還針對企業CDO提出了六項崗位職責:

一是數據治理。企業CDO應負責建立數據治理的組織架構和專門團隊,健全業務驅動數據治理的體制機制,推進實施《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CMM)等標準,保障數據資產品質和提升企業數據資產管理水準,優化企業業務運營模式。

二是數據增富。企業CDO應組織制訂和實施企業數據戰略,獲取數據中內涵的價值,建立數據驅動生產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打破數據壁壘,推動數據在企業內更好的消費和利用,通過數據分析主動支援業務,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水準、創新商業模式,為企業創造新的商業利潤。

三是數字增值。企業CDO應適應數據市場的需要,推動上下游、跨行業的數據共用開發利用,推動數據資產評估,探索形成數據產品,採用合法交易方式,為市場提供企業數據服務,實現數據資產的市場價值。

四是數據安全。企業CDO應建立企業數據資產安全保障制度和分類分級安全管理制度,組織制定並實施企業數據安全防護方案,組織基於供應鏈的數據安全監測,提高企業數據風險管控能力,確保企業數據隱私與安全。

五是數據人才。加強企業數據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培訓教育,培育企業CDO後備人才、數字化管理師等人才團隊,打造高素質的人才梯隊。

六是數據文化。加強企業數據文化建設,提升企業員工數據資產意識,建立正確的企業數據價值觀,增強企業的數據安全意識。引入互聯網數據思維,圍繞“大中台+小前臺”數據戰略推進傳統企業數據落地和應用,形成員工新型工作思維和工作方式。

如何推動落實CDO建設?

根據《建設指南》,企業主導、政府推動、價值優先、多方協同是廣東省企業首席數據官建設的基本原則。

在保障措施方面,廣東將通過加強組織引導、建立人才資源庫、強化企業培訓、開展示範建設、優秀案例推廣等舉措,在全省建立企業CDO工作機制,推動企業設立CDO。

具體來說,廣東省市工業和資訊化主管部門將建立常態化CDO工作溝通機制,加強跟蹤服務指導,為CDO高效履職提供強有力工作保障。完善企業與業務主管部門的溝通機制,瞭解各行業企業的數據現狀與需求,探索企業數據與公共數據資源綜合利用場景及模式,推進政企數據資源融合增值。

另一方面,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組織建立全省企業CDO人才資源庫,鼓勵支援企業CDO積極主動加入,形成CDO人才資源彙聚、交流、合作、提升的重要平臺,建立健全企業CDO培訓機制,組織實施企業CDO交流培訓,開展相關研討活動。

此外,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還將支援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及其他有意願且數字化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市工業和資訊化局組織開展企業市級CDO示範建設工作,今年至2024年每年培養一批既懂數字技術又懂生產經營的CDO,適時開展省級企業CDO示範建設工作。組織開展企業CDO優秀案例建設工作,定期歸納總結出一批作用突出、成效顯著、可複製推廣的CDO優秀案例,進行宣傳推廣。

二、行業動態

1、標題:建設智慧城市,賦能經濟發展

來源:人民網  發佈時間:2022/08/22

地址: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822/c1004-32507757.html 

關鍵字:重慶市、數字經濟東數西算、智慧城市

撮要:

1.重慶市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累計集聚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1704家,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16%

2.在“東數西算”工程佈局建設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中,成渝國家樞紐節點成為全國8個節點之一。同時,重慶還是國家5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之一。

3.重慶擁抱大數據智慧化,引領高品質發展不斷行穩致遠,“智造重鎮”蹄疾步穩。重慶搶佔風口佈局發展數字經濟,2021年全市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9.1%28.9%

「正文」

這是一場盛會與一座城市相互成就的故事。

重慶自2018年與中國國際智慧產業博覽會結緣,自此,前所未有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彙聚山城,“智博”效應逐漸顯現。截至2021年底,數字經濟在GDP中的比重達27.2%。

以會興業,效果顯著。一座新的“智造重鎮”“智慧名城”,正在中國西部崛起。8月22日至24日,重慶將第五次進入“智博會時間”。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首屆智博會以來,一大批重點專案從“紙”上落到重慶的“地”上。在智博會的助推下,重慶市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累計集聚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1704家,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16%

“智博會為我們搭建了國際化的平臺,是我們技術交流、項目合作的橋樑!”普洛斯騰龍5G重慶巴南數據中心業務副總裁章亮頗為感慨。這個斥資百億打造的節能綠色數據中心,於2019年通過智博會簽約入駐,建成後將為雲計算、人工智慧、5G應用等高精尖技術研發企業提供服務。

這個專案並非孤例,在智博會的引領下,以大數據智慧化為企業深度賦能成為潮流。忽米網、廣域銘島成功入選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重慶集聚具有一定本機服務能力的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131家,全市“上雲用數賦智”企業超11萬家。

同時,數字經濟的硬體建設也上了臺階。重慶成為首批5G規模組網試點城市,目前已經建成超7萬個5G基站。

得益于數字經濟發展成效明顯,在“東數西算”工程佈局建設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中,成渝國家樞紐節點成為全國8個節點之一。同時,重慶還是國家5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之一。目前,西部唯一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重慶)已上線運行。

在重慶兩江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國家頂級節點(重慶)運營中心監測平臺大屏上,可以看到全國多地不同的節點工作狀態。這些節點類似人體的“神經中樞”,靠它們識別生產線上的機械臂、無人駕駛汽車上的感測器,甚至實現企業生產各環節數據的標準化編碼體系建設。

“智造重鎮”蹄疾步穩

智博會帶來的不只有專案和技術。4年來,10位元國際組織負責人、73位元國內外院士專家、53位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齊聚智博會,在這個舞臺上進行知識與科技的交流和碰撞,也給山城乃至西部帶來大數據智慧化發展的思路與啟迪。

重慶擁抱大數據智慧化,引領高品質發展不斷行穩致遠,“智造重鎮”蹄疾步穩。

大屏即時顯示各項生產數據,讓整個生產過程清晰可見;原料供應、倉儲物流等生產環節實現數字化聯動……位於重慶璧山高新區的藍黛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智慧化轉型升級,生產效率提高了15%以上,經營成本降低了20%以上。

同樣通過智慧化改造,渝北一大批傳統製造業企業提高了產能,提升了效率。2022年,嘗到甜頭的渝北區再次推動61個智慧化改造專案,全力打造智慧製造基地。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據。得益于智博會的助力,重慶搶佔風口佈局發展數字經濟,2021年全市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9.1%28.9%

作為重慶智慧產業的代表之一,“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蝶變亦是明證。有數據:規模以上電子製造業產值年均增長17.5%,對同期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1%有案例:首款矽基集成工藝包發佈。AMOLED面板實現量產,Micro LED面板研發進度國內領先,康寧“大猩猩”基板玻璃等重點專案落地並加速推進。成功研發國內首款通用型科學計算軟體、國內首個電腦輔助公差全自動建模軟體,高端通用力學CAE模擬軟體取得關鍵性突破。

一大批知名品牌商、整機和配套企業集聚的重慶,已是全球智慧終端機的重要生產基地。

“智慧名城”輪廓初顯

今年智博會選擇“智慧城市”作為年度主題,專題策劃兩個展區集中展示“智慧城市”建設成效,“重慶館”圍繞“人、城、境、業”四個要素進一步打造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生態環保等8個領域90余個應用場景,讓城市在物理空間和網際空間中虛實結合。

在重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戰略深度融合,“智慧名城”建設早就不局限於會場展示,而是已深入日常生活和尋常人家了。

在永川區,無人車載著乘客行駛在開放道路上,能夠自動變道超車,避讓車輛行人。在南岸區,四公里智慧客運車站,刷臉購檢票等功能的應用,讓旅客在站時間減少30%。在渝中區,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了解放碑步行街的智慧停車管理、智慧燈杆管理、智慧井蓋管理等智慧化設施建設,“智慧商圈”初見雛形。

智慧交通助力疏解擁堵。在主城區幹線,重慶建成26公里的交通誘導示範路段,實現了擁堵路段“定向車道管理”和“多車道匯入自我調整控制”。重慶開發的多組織、多模式公交智慧調度管理系統成功應用於140條公交線路1500輛公車輛。

在智慧社區建設方面,重慶也走在全國前列,率先發佈了《智慧社區評價標準》,並建成了244個智慧社區。同時,新型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已接入105個單位326個應用系統,初步實現“一鍵、一屏、一網”統籌管理城市運行。

截至目前,重慶累計推動打造425所智慧校園建設示範學校、41家智慧旅遊示範景區(度假區)、39個智慧旅遊鄉村示範點、57家智慧醫院。

“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是貫穿5屆智博會的主題。多年砥礪奮進,作為“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的重慶,逐漸廣為人知、廣受認可。行千里而積跬步,致廣大而盡精微,重慶的明天,值得期待。

2、標題:資管行業數字化轉型關鍵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來源:21經濟網  發佈時間:2022/08/26

地址:

http://www.21jingji.com/article/20220826/herald/40e06f1cb58066e95c721ca1e2e385d7.html  

關鍵字:金融、數字化轉型、企業架構、數據治理

撮要:

1.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目前基本已形成業內最佳實踐或者標準範式,主要是從戰略規劃、組織架構、業務經營管理、數據能力、科技能力、風險防範等領域著手,全面、全方位的重塑反覆運算升級流程機制,讓數據驅動業務,業務賦能系統,系統反覆運算升級,實現更好的客戶體驗或更高的組織效能。同時關鍵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戰略規劃與企業架構

(2)深化技術與業務融合的組織架構

(3)數據治理與創新應用

(4)謹慎參與智能化研發

(5)加大管道、行銷等高回報環節的投入

「正文」

面對資管新規全面實施打破經營牌照差異保護的大環境,如何運用數字化提升資管競爭力已成為擺在所有機構面前的大課題。相對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資管行業數字化水準參差不齊。

目前資管數字化研究與應用主要聚焦於投資研究模式、產品客戶體系、風險管控方法、經營運作流程等領域。從資源投入的成效比來說,處於不同數字化演進階段的機構都平行式推進這些領域研究並不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方式,就像許多高中要對學生進行分班管理以實現針對性教學一樣,資管機構數字化轉型也要針對自己所處的數字化演進階段實施重點領域突破,或者說每個演進階段都應該有相應的重點任務。

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目前基本已形成業內最佳實踐或者標準範式,主要是從戰略規劃、組織架構、業務經營管理、數據能力、科技能力、風險防範等領域著手,全面、全方位的重塑反覆運算升級流程機制,讓數據驅動業務,業務賦能系統,系統反覆運算升級,實現更好的客戶體驗或更高的組織效能。對於資管機構而言,這些公認的轉型標準范式依然適用,同時關鍵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戰略規劃與企業架構

數字化轉型的理想模式是企業制定戰略規劃,通過戰略設定數智化轉型的發展方向,並通過戰略統一企業的整體認知,進而形成統一的行為。許多機構通常把成立相關委員會、制定戰略規劃等同於強化頂層設計,描述了一系列的目標與措施,卻對從戰略規劃、到目標、到落地實施的關聯與傳導路徑缺少明確規劃,甚至從頭到尾沒有提及,當然更不提相關方法論與應用了。

架構設計是從業務需求到系統實現的一個轉換。是對需求進一步深入分析的過程,用於確定系統中實體與實體的關係,以及實體的形式與功能。沒有架構轉型分析的數字化轉型規劃都不能高效支撐企業級戰略規劃實現。

企業架構是企業戰略與落實實施之間的樞紐,是一種強調全域結構化思維的設計方法論,代表著企業高層系統觀念、全域思維的強弱,與機構規模、數字化水準本身無關。

企業架構設計包括企業級業務架構設計和由業務架構驅動的企業級IT架構設計(也可以根據從業務需求到系統實現的不同分為:業務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技術架構),其可以作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分解戰略、設計業務價值鏈鏈與傳導鏈,並落地到IT架構,形成有效支撐的中樞。換句話說,企業數字化架構融匯了一家機構對數字化的所有認知,是設計規劃運用數字化技術(工具)進行相應的業務操作或數據處理,以實現業務目標,直至全面覆蓋企業戰略目標。

這種全域性的設計規劃要求相關人員對業務、系統、數據與技術都具有較深的理解與認知,因此這個過程必須由業務人員、技術人員共同完成,也是業務和技術深度融合最關鍵的環節。所以企業架構設計是消除企業業務部門間隔閡,實現企業級(全域性)系統、專案建設的利器,還是技術與業務人員溝通融合的橋樑與基礎。

企業數字化架構並不是靜態固定的,必須定期評估後調整優化,確保架構設計符合宏觀經濟形勢、業務戰略及技術趨勢,這要求強化企業架構的全生命週期閉環管理。

企業架構作為一種設計方法論,目前主要有開放組架構框架TOGAF、業務能力元件模型CBM、中台等,其中中台架構是國內企業基於自身實踐總結推廣的,非常適用於數字化轉型設計。

二、深化技術與業務融合的組織架構

前面所說的企業架構方法論為業技融合奠定了理論基礎,數字化轉型還需要相應的組織架構保障。

傳統的系統建設模式是業務人員提出需求,技術人員開發系統實現相關功能以滿足業務需求,但業務與技術之間始終存在客觀、顯式的數字鴻溝,只是通過系統建設搭建一座跨越數字鴻溝的橋樑,實現業務與技術的有限交互,既制約了技術對業務的支援引領能力,也限制了業務可以反哺技術發展的機會。

許多時候,所謂“數字化思維不足”更多的是指銀行業務人員依舊將數字化轉型等同於資訊化,認為數字化轉型是科技部門的工作,業務部門提出一些系統建設需求後只需要坐等科技部門建設推廣即可。單純依靠科技部門,難以有效地協調推動全行各部門共同全力以赴消除“數字鴻溝”,這已成為所有金融機構實施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共性問題。

資管機構由於自身風險管理需要,決定了其組織架構無論如何調整,條線式、層次式的基本架構始終沒有、也不可能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資管機構數字化轉型需要在傳統的組織構架和有得於消除“數字鴻溝”的扁平式組織架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常見做法是在保持資管機構傳統組織架構主體的同時,並行式設立企業級的數字化轉型管理組織與機制,即組建不同業務條線、業務與技術條線相融合的敏捷創新團隊。

這種敏捷創新團隊並不是簡單地在業務部門派駐技術人員縮短資訊傳遞過程和問題解決週期就算成立,而應圍繞資管的產品與服務、運營、風控等核心環節,打造跨領域、跨部門、跨職能,強化橫向協作和扁平化管理的數智化創新團隊,團隊人員、思維、知識、能力相交互、影響、轉變,真正深入地應用技術推動業務變革,並反過來依靠業務推廣加速技術發展。

這種業技融合不同於我們通常所說的具有主被動關係的“科技賦能業務”,也不是業務人員坐等技術人員提供解決方案,而且業務、技術、管理等多部門員工對等、共同、高頻、深入地進行業技思維大碰撞,既從業務視角看在哪個環節可以應用哪類技術,也要從技術視角看技術可以如何改變業務、如何更好地服務客戶,改變業務原有的痛點,從而創新設計企業架構,確保數智化相關目標的實現。  

三、數據治理與創新應用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如何挖掘發揮數據要素倍增作用已成為決定資管機構數字化轉型成敗的重中之重。資管行業數據融合應用可以按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業務智慧化路徑推進。

業務數據化數據應用的基礎與前提,是數據淺層次應用,業務數據化重點在於加強數據來源頭管理,做好數據標準、數據品質等數據管控工作,圍繞內外部數據資源的互通共用,全面消除數據孤島、資訊煙囪,打造企業級的數據資產庫,構建覆蓋數據全生命週期的數據資產管理體系。

數據業務化是業務數據化的延伸和深化,是對企業的數據資產進行清洗加工,將數據滲透到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中,用數據支撐決策,用數據輔助管理,提升數字資產運營能力,從而全面提升運營管理、風險控制、產品研發、決策支援等主要領域的智慧化水準,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數智化

衡量資管行業數字化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是否建成企業級的數據中台,提供可複用的數據服務能力,為各項業務提供便捷、智慧的數據分析支援。這種能力可以通過建設標籤體系、指標體系、模型等並提供給不同技術水準的人員使用。

數據應用的另一個問題是要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做好數據分類分級管控,嚴防數據,特別是個人金融資訊的洩露、篡改和濫用,這是資管數字化轉型必須堅守的底線與紅線。

四、謹慎參與智能化研發

目前資管行業許多機構聚焦于研究如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做好權益投資、量化投資、智慧投顧、資產定價等領域的創新應用,這些屬於數字化的高端應用,只屬於少數頭部機構有能力參與的領域,絕大部分機構從資源投入、能力水準等看,並不適合參與此類高風險研發。

大數據、人工智慧應用是能顯著提升資管機構運營管理的智慧化水準,特別是用在行銷管理、客戶管理、風控管理、場景感知等領域,所涉及的基於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等技術也相對比較成熟。比如,以客戶為中心,挖掘歷史數據知識,洞察客戶行為偏好,打造資源協同、場景化的行銷模式,提升獲客、活客、留客水準,實現客戶全生命週期管理都已形成標準的範式,絕大部分資管機構都有能力構建。對於這類應用,許多時候影響范式實施成效的關鍵因素並不在於模型或方法本身,而是取決於機構自身所擁有的數據量與維度等方面的差異。

反觀量化投資、智慧投顧等領域,研發與應用成效還未得到廣泛認可,許多時候AI等技術更多是用於輔助使用而非顛覆代替,其目的還是及時為資管專家或高層管理者提供資訊輔助決策,將其從例行、重複、煩雜的數據分析工作中解放出來。從投入-產出成效比來說,這類智慧化的高端應用也只適合家大業大的大型資管機構參與。

五、加大管道、行銷等高回報環節的投入

資管行業的科研投入總是有限的,在夯實科技基礎設施的前提下,科技資源投入應儘量向管道、數據平臺、風險管理等投入產出比高的領域傾斜,重點可加快加大以下幾方面資源投入。

一是全面推進資管運營管理的線上化、移動化,包括內部的運營管理流程和外部交易操作流程,以打破時空限制,提升工作質效,線上化、移動化是數字化最直觀的成效。數字化並是工作內容和流程的簡單線上化,但數字化離不開線上化。

二是構建覆蓋客戶財富管理全流程的平臺。以客戶為中心首重客戶洞察,通過知識圖譜等技術,構建覆蓋客戶認知、行銷管理、客戶觸達、客戶管理、交易支援、銷售管理、客戶調研等全流程的系統平臺,為市場行銷提供精准高效的科技支撐。

三是打造覆蓋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管理平臺。資管行業產品是王道,以市場為導向,打造覆蓋產品研發、產品管理、產品銷售、風險管控、評價總結等全生命週期的系統平臺,提升市場回應的敏捷性與產品競爭力。

四是健全優化內部管理流程機制與平臺。一方面,數字化轉型首先是要應用數字化思維去梳理流程機制,這種梳理優化是深入研究分析哪些流程節點可以用數字化工具來提高其運轉效率。比如打通系統隔閡,變人工跨系統查詢數據後填寫模式為系統直接調用介面數據模式就能提高運轉效率。另一方面,深化RPA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賦予RPA強大的生命力,特別適用于資管行業這類規則固定且重複執行、大批量數據獲取、報表數據統計識別、多系統組合操作等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改造,可在不改變原有IT架構的情況下,作為“連接器”打通部門間業務阻隔與流程中斷點,無縫銜接和融合自動化流程涉及的所有系統與數據,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與快速推廣效率,可廣泛應用於數據獲取與處理、報告研讀、監管報送、票據審核、報表生成、風險預警、客戶服務等各類場景,切實提高運營管理的自動化、智慧化和數字化水準。 

現在不是過去的延長線,而應當由未來定義。資管行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不僅僅是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而是基於金融科技而引領的思維理念、流程機制、業務產品等的重塑造與再造,這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資管機構立足當下,錨定遠景目標,基於自身稟賦,找准突破口,參考業內數字化轉型範式與實踐,穩步推進、適時調整,持續提升數字化水準,實現高品質發展。

3、標題:產業與治理|國外數據鄰避困境及對中國數據治理的啟示

來源:澎湃新聞  發佈時間:2022/08/04

地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253224 

關鍵字:數據鄰避數據治理

撮要:

1.以加拿大多倫多Quayside專案遭遇的數據鄰避運動為例,分析其經驗教訓,並從建立數據治理體系、明確數據共用規則、強化數據倫理規範、完善協商溝通機制、探索數據產權制度、強化數據過程管理等方面,對數據治理提出了對策建議。

(1)構建數據治理體系,提升數據治理能力

(2)厘清數據權利責任,明確數據共用規則

(3)動員多方治理力量,強化數據倫理規範

(4)完善協商溝通機制,保障多元利益訴求

(5)探索數據產權制度,加強數據保護

(6)強化數據過程管理,提升數據品質

「正文」

數據驅動時代,數據資源利用已不再是技術問題,更是倫理問題與權利問題。本文以加拿大多倫多Quayside專案遭遇的“數據鄰避運動”為例,分析其經驗教訓,並從建立數據治理體系、明確數據共用規則、強化數據倫理規範、完善協商溝通機制、探索數據產權制度、強化數據過程管理等方面,對上海數據治理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加拿大多倫多數據鄰避運動的成因思考

加拿大多倫多市Quayside項目是由穀歌子公司Sidewalk Labs聯合Waterfront Toronto公司在2017年計畫開發的智慧街區專案,該專案基於穀歌前沿科技和數據,意圖打造以人為本的智慧社區。然而,僅時隔三年,該專案由於數據隱私保護問題備受多倫多市民質疑與抗議而宣佈終止。Quayside項目失敗的原因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1、缺乏健全的數據治理主體和規則體系

伴隨著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界定數據權益的主體和規則就成為關鍵問題。Quayside專案的失敗在於,當利用公民數據建立、改善和優化城市治理秩序與促進經濟發展時,數據的採集、存放、分析、應用的主體和規則沒有在專案啟動時予以保證,引發市民對由科技公司主導未來數據世界可能導致的“霸權”予以抗議。大型科技公司作為市場的主體,同時也是數據的持有者,若無法對數據權益問題給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就必然會引發市民對個人數據隱私權利的憂慮。可以說,數據資源利用問題早已不是技術問題,更是倫理問題與權利問題。因此,需要通過健全數據治理體系,厘清數據權屬和利益劃分問題,明確數據治理的主體和規則,才能避免可能蔓延的數據鄰避運動。

2、缺乏數據治理的監督和協調機制

伴隨著數字素養的提高,社會公眾不再僅僅是數字服務的消費物件,而是越來越多地產生和使用數據,參與城市治理並擔任社會監督者的角色。Quayside專案中,由獨立的協力廠商收集並存儲測試網站中收集的所有數據,任何要求獲得數據的政府或私人實體都必須提交公開的“責任數據影響評估”,任何收集數據的設備都必須由信託機構披露,這種“數據信託”的數據治理方式沒有真正將市民納入到協力廠商的監督主體之中。實際上,在數據治理中,市民關注的重點其實並非“協力廠商”是否存在、是否公正透明,卻關注我是否是“協力廠商”中的一員,或者說我的意見是否可以影響或左右“協力廠商”。因此,政府作為數據治理的管理者和利益協調者,應該充分對企業和民眾利益進行協調,鼓勵民眾參與治理。

3、缺乏數據治理的開放共用與有效互動

數據驅動時代,無論是作為利用規範性技術設計的城市服務平臺,還是對城市的大數據獲取和分析服務,抑或是基於智慧技術的城市移動服務場景,都是一種由技術賦權城市治理、社會服務與市場監管的手段與模式。Quayside項目的失敗教訓表明,僅僅依靠技術手段的烏托邦式數據治理方式,或許可以滿足公眾的想像,但可操作性尚待驗證,而回歸以人的生活、情感、意志為核心的數據治理框架,或許才是最本質的問題。比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誕生的“健康碼”就是一個形成城市、人、技術三者良好互動的正面案例。因此,數據的開放共用與有效互動將成為數據治理的一個重要方向,基於數字技術的價值將主要體現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服務於人的發展與生活需求,並形成網際空間與現實空間的有效互動。 

二、對中國數據治理的啟示與建議

1、構建數據治理體系,提升數據治理能力

破解數據鄰避困境的關鍵在於建立現代化的數據治理體系,要平衡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利益,凝聚更多共識,共同促進數據治理的提升。其中,政府作為數據治理主體,處於核心主導地位,應首先進行頂層設計,完善數據治理管理機制,形成權責明確的組織架構和治理管理體制;強化數據資源管理體系,提升數據管理能力,包括數據架構、數據標準、數據品質、數據安全、數據隱私、中繼數據管理、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等多方面內容;強化數據監管,加強數據安全和資訊安全,推動數據開放共用利用。

2、厘清數據權利責任,明確數據共用規則

由於數據具有多重屬性,個人數據保護與商業秘密、數據庫權、企業數據權益等可以共存,並非非此即彼。企業和個人作為數據的持有者和貢獻者,企業對個人數據的獲取及使用不能以犧牲個人隱私為代價,個人資訊保護不能罔顧商業利益和公共利益而走向絕對化。企業數據與政府數據在數據產生、公共屬性等方面存在實質差異,不能無差別地討論數據開放,特別是不能無條件強制要求企業共用數據。

3、動員多方治理力量,強化數據倫理規範

所有的數據問題和技術問題最終都會回歸為人的問題。數據驅動時代的數據開發利用應當具有正確的價值引導,因而在強化數據倫理規範時,應發揮政府、行業、公眾三方力量。鼓勵社會公眾對數據倫理的監督和道德評價,注重數據道德倫理宣傳;以行業自律來建立倫理約束機制,加強企業責任倫理意識培養,樹立風險與利益相平衡的價值觀;政府應當對數據的獲取和應用過程進行嚴格的倫理評估,並構建數據倫理規範準則,強調權利與義務對等、自由與監管適度、誠信與公正統一、創新與責任一致。

4、完善協商溝通機制,保障多元利益訴求

借鑒歐美發達國家在共識會議、願景工作坊、協商民意測驗、公民陪審團、專題小組等集體協商機制進行開放式的決策溝通形式,從方案設計、選擇、實施、監督的全過程貫穿多元主體參與,引導不同利益群體形成共識;建立決策資訊公開機制,以資訊公開取信於民,以透明的資訊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建立社會影響評估機制,通過社會影響評估來提前瞭解潛在的社會影響及阻力,以便提前做出應對和化解,避免遭遇嚴重的鄰避效應。此外,還應建立及時高效的衝突應急回應機制,應對突發數據鄰避衝突。

5、探索數據產權制度,加強數據保護

探索數據產權制度,就是要明確數據收集、管理、分析、利用的主體和規則,強化數據保護。數據產權不僅要考慮個人數據與非個人數據、政府數據與商業數據、公開數據與秘密數據等不同分類,而且要結合加密技術、區塊鏈等技術控制措施的發展狀況來具體構建。單一數據一般不能發揮出價值,需要數據持有者在對數據進行清洗、加工的基礎上開發新產品創造價值。數據產權制度既是對個人數據隱私的保護,也是加強對企業收集、整理商業數據的保護,同時也為數字經濟發展建立了競爭有序的數據流程通環境。

6、強化數據過程管理,提升數據品質

對數據產生、採集、存儲、流通、應用和銷毀的全生命週期進行品質管控,是保障數據價值實現的現實需要。數據治理過程應涵蓋前端管理、過程管理、全程管理三個方面。在前端管理中強化數據品質管理和數據標準構成,對數據從產生到消亡的全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裡可能引發的各類數據品質問題,進行風險識別和管理控制;在過程管理中強化對數據存儲、數據傳輸、數據分析、數據共用和開發等方面的管理,尤其在新基建建設中,數據存儲是完善資訊基礎設施的基礎,數據傳輸的品質直接關係到數據治理的品質,數據分析和數據共用開發利用關係到數據價值的實現;全程管理需要在數據治理的整個過程對數據連續性以及數據隱私進行管理和保護,應建立一整套數據保護措施,對數據進行脫敏或分級等處理,實現對政府、企業以及個人隱私數據的保護。 

三、技術與應用

1、標題:共同構成算力產業發展壯大的厚實根基

來源:人民網  發佈時間:2022/08/23

地址: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823/c1004-32509037.html 

關鍵字:數字化轉型、數據要素、數據處理

撮要:

1.工信部發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近5年平均增速超過30%,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算力發展水準的逐步提升,意味著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正不斷夯實。

2.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路基礎設施,啟動建設多條“東數西算”幹線光纜,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伺服器規模近2000萬台。在此基礎之上算力正從金融、科技、航空航太等領域向政務、工業、交通、醫療等領域加速拓展。

3.通過鼓勵國內企業和行業組織在成果轉化方面強化合作,可以促進算力產業供需對接。要推動全社會上雲、用數、賦智,繁榮線上消費業態,也要推動多元算力服務與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融合創新,降低算力使用門檻,合理配置優質算力資源。加速釋放算力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潛能,才能促進算力融合應用走向更廣、更深、更精的領域。

「正文」

隨著新一代資訊技術加速融入千行百業,無處不在的算力,正在成為啟動數據要素潛能、驅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

加速釋放算力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潛能,才能促進算力融合應用走向更廣、更深、更精的領域

前不久,工信部發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近5年平均增速超過30%,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算力發展水準的逐步提升,意味著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正不斷夯實。

算力代表了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是數字化技術持續發展的衡量標準。它能讓“聰明的車”更安全地行駛在“智慧的路”上,能讓飛架在河流山川上的電網實現智慧巡檢;它是遠端輔助診療的有力支撐,也是氣象AI預測模型的重要依託;它存在於雲端的資訊服務,也遍佈於各地的基礎設施。隨著新一代資訊技術加速融入千行百業,無處不在的算力,正在成為啟動數據要素潛能、驅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戰略佈局,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慧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慧化綜合性數字資訊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資訊“大動脈”。有數據顯示,每1元的算力投入,能帶動3—4元的產出。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國算力產業發展基石更加堅固,發展前景更加廣闊。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路基礎設施,啟動建設多條“東數西算”幹線光纜,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伺服器規模近2000萬台。在此基礎之上算力正從金融、科技、航空航太等領域向政務、工業、交通、醫療等領域加速拓展。算力“沃土”,正孕育著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

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要切實增強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算力供給能力。《“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隨著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數據體量將更加龐大,全社會對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需求也將大幅提升,數字化轉型需求會更為旺盛。這既為算力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對算力產業全鏈條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推動算力產業高品質發展,要夯實算力發展根基。包括高性能晶片、數據中心、網路等在內的基礎設施,是算力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需堅持適度超前原則,以建代用,盡可能提高算力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與此同時,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快高端晶片、核心演算法等技術的研發突破,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增強算力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可控性,讓算力的自主可控水準不斷提升。

推動算力產業高品質發展,要豐富算力融合應用。發展壯大算力產業,關鍵在用,以用促建。通過鼓勵國內企業和行業組織在成果轉化方面強化合作,可以促進算力產業供需對接。要推動全社會上雲、用數、賦智,繁榮線上消費業態,也要推動多元算力服務與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融合創新,降低算力使用門檻,合理配置優質算力資源。加速釋放算力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潛能,才能促進算力融合應用走向更廣、更深、更精的領域。

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力,算力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誰的計算能力更強,誰就能夠在發展中抓住先機、贏得主動、搶佔未來制高點。我國算力產業鏈條相對完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算力產業生態初步形成,一大批供給普惠化、業態多樣化的融合創新成果正競相湧現,共同構成算力產業發展壯大的厚實根基。持續加強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算力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拓展融合創新應用,我們一定能推動數字經濟不斷邁上新臺階,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