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職業和興趣都與分析密不可分,不知是什麼時候培養出來的習慣,凡事總喜歡加以細分、對比、追本溯源,我跟很多朋友都提過互聯網是系統思維的最佳體現,況且數據比以前更容易獲取,但其實系統思維早在周朝已經開始建立。
古人把天地雷風水火山澤融入到《易經》的卦象中,顯示當時智者對世界觀中的時間、空間、山河、自然界各種能量與人類如何和諧共處有系統觀念。雖然沒有現代的先進科技,得出的結論卻是與今天盛行的可持續生態理論相似。
我們常提及的「風水」也是由《易經》所衍生出來的一種人類與空間的和諧共處之學問。筆者作為分析師多年鑽研的心得,總括對兩個《易經》中常見的詞彙感興趣:先天、後天。
從人的角度說先天也稱為「天生」,與「後天」互相對應,它是指自出生即存在的,自身本有的,非自身本有的稱為後天。如果從萬事萬物去看,先天就是本質,與其對應的就是本質以外的各種現象,都可以被稱為後天。
了解先後天的關係之後,每當在工作、投資、生活上遇上重大決策時,我都會先界定問題的本質及現象的區別,而在資訊收集上,筆者也特別喜歡看 「先天」本質的數據。從現實一點的角度看,「先天」數據影響力更長遠,不容易被短時間的波動牽動。
筆者拜讀了今年出版的一本新書,名為Signals: Charting the New Direction of Global Economy,令我耳目一新,它列舉了27個影響着全球經濟的訊號,其中包括老年化、超級城市、媒體去中心化、財富不均、數據壟斷、資訊超載、股市集中化、企業壽命縮短和太空競賽等。
讓我拿其中一個訊號作例子,原來自2015年起,前五大股票已經佔了標普500指數市值的四分之一以上,而美股頭五大科技股(FAAMG)5年間加起來的報酬率,更已佔了標普500指數總報酬率的41%。
要解釋這些現象的成因可能多不勝數,例如:一、被動投資的增長速度超越主動投資,其中的一個主因是指數基金ETF的興起;二、數字經濟已經改變了傳統經濟的運作模式。
究竟那一個原因更符合前面筆者提出「先天後天」的說法,大家心中可以猜猜!
車品覺_紅杉資本中國專家合夥人、阿里巴巴商學院特聘教授暨學術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