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電報的發明,揭開了資訊時代的新篇章。雖然這已是百年前的陳年舊事,但作一個平台經濟的案例,時至今日筆者覺得還是很有參考價值。如果用今天的語言來說,平台經濟是一種基於數字技術,由數據驅動為核心,在網絡協同效應中促成雙方或多方供求之間的互動或交易而獲得收益,所以平台經濟的價值,應該取決於它能催生出來的生態及商業模式。
話說當時有一位德國人保羅.路透很早就意識到,運用電報傳遞金融訊息是一個難得商機,尤其是跨國的股票市場訊息,使不少企業及個體趨之若鶩。他於是率先在倫敦成立公司,提供各地的金融情報,及後更擴展至社會上各類訊息,這間企業至今已是人所皆知、赫赫有名的路透社。由於更「快速」、「廣泛」訊息的介入,促使了報業迅速發展和全民普及,造就了廣告業的興起。當時有個說法是,誰掌握了報業媒體,就能影響未來。
在美國,電報的發明衍生了另一間舉世矚目的西聯電報滙款公司(Western Union),它絕對可以說是運用訊息流去解決資金流滯後的完美例子,成為卓越的商業模式,自1871年開始成為世界領先的滙款公司,迄今已有150年歷史,代理網點遍布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城市。
自十九世紀中隨着鐵路與航海發展,跨國貿易漸趨蓬勃,對訊息的獲取開始成為了企業及個人剛性需求,也奠定了資訊時代的基石。當更多的商業模式在電報網絡中得到商機,便會促使更多資金的投放,建設更大更快的網絡。
以電報為例,每當加入一個新城市,原有城市將會從整個網絡中獲得更大的價值;同時當電報用戶數量達到了一個規模,使用成本大幅降低,讓更多人可享用電報服務,客戶增加,又會誘使商家投資。這個循環會愈走愈快,網絡效應功不可沒。
從經營者來說,這種現象將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而且可以做成絕對的競爭優勢。大家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只是今天的網絡效應已經加入了更多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元素,網絡效應相比十九世紀時候來得更快而已。
聰明的讀者們可能已意識到,有很多政府再重新評估數字經濟的影響力是為了什麼。因為所有的科技都是雙刃劍,平台在提供更佳服務之餘,我們又不希望做成壟斷。但從另外一角度來看,很多科技在未來得及壟斷之前,就已經被另一種科技淘汰了。
車品覺_紅杉資本中國專家合夥人、阿里巴巴商學院特聘教授暨學術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