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宙宇

佛家說一切皆虛妄,主張要能守住本心,在看見這些皮相的時候,能夠不被其外表所迷惑,要明白所看到的現象並不是真實。誰不知科技發展到今天,人們正在探索如何讓虛擬世界變得愈來愈真實,大千世界把這個概念稱為「元宇宙」。元宇宙一詞最早在1992年小說《雪崩》中出現,描述了一個永恆不滅的虛擬世界,故事背景發生在21世紀初,當全球經濟瀕臨崩潰,元宇宙的虛擬世界成為了人們的避難所及尋找機遇的地方。

如果跟筆者年紀差不多的朋友,可能都聽過在2003年一度被認為會改變世界的《第二人生》遊戲,以至後來的《我的世界》及Roblox等平台推出,都意味着人類愈來愈願意把工作、生活、娛樂混雜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之間。關於元宇宙的定義,新書《元宇宙改變一切》的作者馬修.飽爾是這樣說:「大規模、可互動的網絡,能夠實時接通3D虛擬世界,借助大量連續性數據,如身份、歷史、權利、對象、通訊和支付等資料,可以讓龐大數量的用戶體驗實時同步」。在馬修所描述的虛擬世界分為三種:
1)現實世界的鏡像(又叫數字孿生)
2) 現實世界的虛構版本
3) 完全虛構的世界

那管是以上那一種模式,要做到實時同步虛擬世界中的事物,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例如處身在同一房間內有人打破玻璃杯,房內不同人的感受應該既是獨立又是唯一的,而且影響着他們的心理狀態也不一樣,這個念頭是如何在虛擬世界記錄下來,成為未來的記憶。这些記憶會否影響着真實世界的我!我忽然想起莊周夢碟的處境,現實世界的我起初在操縱着虛擬世界的我(化身),真實與夢境的分別最初蠻清晰,但當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虛擬世界後,隨着活動痕跡頻繁了,我在虛擬世界的言行,反而會不會成為我在現實世界生活中的依據。比如說虛擬世界中你是個如雷貫耳的英雄豪俠,但現實卻是一位寂寂無名的普通人。

跳出這兩個世界之外,假如我要設計一套軟件,為主角找份合適的工作,主人翁在兩個世界中的表現所產生的數據,應該如何處理呢?虛擬與真實之間的數據存在關聯嗎?還是如佛家所言,這都是我們的執念,並無多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