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智慧城市建設剛起步不久,尚有不少空間向外國成功例子偷師。筆者(下稱車)早前有幸與紐約前副市長、The Responsive City作者Stephen Goldsmith(下稱SG)就智慧城市建設訪談,現摘錄重點內容在本欄分為三篇文章發布。
車:可否介紹一下你在紐約建設智慧城市的經歷?
SG:我在紐約做副市長時開始研究數據分析在城市規劃方面的工作,與時任市長彭博一起規劃專案之際,想了解如何用數據識別和預測問題,以及在惡化前解決它。技術日新月異,我們現在擁有非常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和AR應用,可以更好地採擷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所有東西都已就位。更重要的是,城市開始把自己想像為一個平台。那麼你怎樣建立一個平台來收集各種數據?所以我認為,最近5年的變化,是從一開始想用數據去解決政府內部問題,進展為把這種能力變成平台。
車:這裏有很多數據整合的工作,例如Uber的數據,或者IoT(物聯網)感應裝置的數據,整合時有什麼困難?如何解決?
SG:一些是技術難題,但最大問題在於政府,因為政府由各個部門組成。我們常說政府是縱向管理,而人們是橫向的居住在每個地方,當我們管理城市時,需要給一些部門權力去建立一個數據分析中心,把數據整合起來,建立規則,同時保證數據安全及實現分享,所以怎樣設立這中心是一個難題。第二點是政府官員有很多和人溝通的經驗,卻缺乏和數據工具溝通的經驗。
以紐約為例,市長十分關注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在政府非常高的層面設立了一數據分析中心,不僅負責衡量指標,還要提前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此外,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因為我們每天產生巨量數據,數據分析師也很忙。例如我叫了5個年輕同事幫我在市政廳工作,讓他們每天去拜訪內閣秘書長委員會,問他們解決哪3個問題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部門工作。
你要做的是鼓勵那些高級官員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例如建收容所給無家可歸者,但這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如何避免人們淪落街頭。或者你是醫院管理者,怎麼樣衡量表現指標,可能和醫院本身無關,卻關乎公眾健康。我希望他們可以持續提出問題,某些部門的解決方案也可用到其他部門。
【紐約智慧城市經驗.三之一】